典故法律

手机版

典故法律

首页> 社会法理念>正文

法治护航乡村遗产:聚焦农村非遗传承人的法律保障

sun(作)   社会法理念  2024-12-10 21:27:55

法治护航乡村遗产——探索农村非遗传承人的法律保障路径

引言: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,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如璀璨星辰般点缀着传统文化的夜空。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民族精神的瑰宝。然而,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扩张,许多传统的技艺、艺术形式和文化习俗面临着失传的风险,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地区。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,我们需要关注并保障那些承担着传承重任的非遗传人。本文将探讨农村非遗传人在法律上的权益与困境,以及如何通过法治手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护。

一、非遗传人的法律地位与权益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的规定,非遗传人是指掌握并熟练运用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且具有公认的突出成就或者代表性的人物。他们在非遗的保护、传承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法律规定了对非遗传人的扶持措施,包括但不限于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、教育培训等。同时,非遗传人也享有对其所掌握的知识、技能及相关作品的知识产权,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。

二、非遗传人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尽管有上述法律保障,但现实情况是,由于地理位置偏僻、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等原因,很多农村非遗传人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。首先,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他们难以开展有效的保护和传播活动;其次,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,导致传承后继乏人;此外,侵权行为时有发生,侵害了非遗传人的合法权益。

三、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设与实践 面对上述难题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非遗传人的法律保障体系: 1. 加强立法:制定更加具体和完善的法律条款,明确非遗传人的权利义务,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。 2. 加大政策扶持: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非遗传人的优惠政策,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待遇,鼓励和支持其进行传承工作。 3. 推动人才培养: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学校,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才,确保传统文化得以延续。 4. 促进产业融合:将非遗元素融入到旅游、文创等领域,提升其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,为非遗传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。 5. 强化宣传推广:利用新媒体平台,广泛宣传非遗的重要性和非遗传人的杰出贡献,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

四、典型案例分析 例如,在某省的一个山区县,当地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,帮助一位年迈的非遗传人修复了一座古老的木雕工艺作坊。这位老人不仅恢复了生产能力,还吸引了年轻人前来学习技艺。同时,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。在这个过程中,非遗传人的法律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,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。

结语:法治护航乡村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,不断优化法律环境,切实保障非遗传人的合法权益,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传承热情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,让乡村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。

参考文献: [1]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 [2]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1〕5号) [3]张晓红.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人制度研究[D].北京师范大学,2018. [4]王丽娜.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[J].农业科技管理,2020(6):97-100.
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4028876号-1